“鼠标手”算工伤!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8月起施行
“鼠标手”算工伤!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8月起施行
“鼠标手”算工伤!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8月起施行
新版《职业(zhíyè)病分类和目录》8月1日起正式施行,从原有的10大类132种扩展至12大类135种,职业性(zhíyèxìng)腕管综合征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新病种的纳入,精准聚焦制造业(zhìzàoyè)工人、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(jiànkāng)难题。
有职工提出,颈椎病、腰椎疾病等 “办公族通病(tōngbìng)” 尚未被纳入职业病范畴,期待(qīdài)未来能(néng)进一步完善。本期968820群聊(qúnliáo),特邀市民代表、医学专家、市人大代表等,围绕职业健康领域的新变化与公众期待,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
办公室文员、流水线工人(gōngrén)、机械加工人员、渔工等
室内设计师杨慧:我平均每天要用电脑绘图10小时,右(yòu)手腕早已不是偶尔酸痛,麻木感(mámùgǎn)从拇指蔓延到中指,甚至有时都握不住马克笔,上个月(shànggèyuè)去体检检查出“腕部肌腱炎”,这应该就是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里(lǐ)提到的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吧。
厦门弘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何发胜:腕管综合征发病率正(zhèng)逐年(zhúnián)攀升,成为困扰众多职工(zhígōng)的一大顽疾,虽被大家称为“鼠标手”,但除了办公室文员,流水线工人、机械加工(jīxièjiāgōng)人员及渔船上的渔工等手腕部长时间重复作业或者用力作业群体中,都常有发病者。此前我们接诊的患者常把此类“劳损”视为“职业必然(bìrán)”,但新版《职业病(zhíyèbìng)分类和目录》将其明确为法定职业病,给予了相关行业劳动者足够的权益保障。
有市民(shìmín)建议把颈椎病和腰椎病也纳入职业病目录
前(qián)游戏公司员工李敏:我离职前每天久坐超10小时,颈椎疼得像针扎,到医院拍片子说是“颈椎曲度变直”,医生说再严重下去可能要手(shǒu)术。既然(jìrán)“鼠标手”都算职业病,是否考虑将颈椎病、腰椎病也(yě)纳入职业病目录?
厦门弘爱医院(yīyuàn)骨科主任医师(zhǔrènyīshī)何发胜:颈椎(jǐngchuí)病、腰椎病的成因比较复杂,久坐、久站、不良姿势、个体差异等均可能致病,医学上也需(xū)通过肌电图、职业暴露史等多重证据链锁定因果关系,难以单一地直接归因于职业环境。比如(bǐrú),在(zài)同个需长期伏案工作的工种,但有较好运动习惯的人,其发病率(fābìnglǜ)就比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低些。对于颈椎病、腰椎疾病预防,建议政府、企业、职工三方共担责任:政府起到监管与资金支持角色;企业应该落实健康管理,在日常组织健康教育、工间操等,据我所知(jùwǒsuǒzhī)很多软件公司已将(jiāng)颈椎、腰椎项目纳入员工体检;同时,职工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,加强锻炼。
市人大代表、律师陈雪:职业健康立法需跟上时代变化。当前(dāngqián)新业态劳动者,如网约车司机、外卖员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,建议启动《职业病防治法》修订调研,建立“动态调整目录”机制,每两年根据职业病报告数据、行业健康调研结果(jiéguǒ)更新病种列表。同时,探索“举证责任(jǔzhèngzérèn)倒置(dàozhì)”原则,在劳动者能证明(zhèngmíng)“职业暴露史”和“病情关联性(guānliánxìng)”初步证据的情况下,由企业承担无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,降低职工(zhígōng)维权门槛。
●手指,特别是拇指、食指和中指发麻和(或(huò))疼痛。小拇指通常不受影响。夜间症状加重,有时会(huì)被痛醒。
●发麻和(或)疼痛也可能传到手腕(shǒuwàn)、手臂(当用手握住物体(wùtǐ)时更为明显)。
●指端感觉降低,对冷、热、痛,以及(yǐjí)粗细的感觉减弱。
●手指无力(wúlì),无法握住物体,无法完成精细(jīngxì)动作,如扣纽扣、捏硬币等动作。严重者可见大鱼际(大拇指下端)的肌肉萎缩。
●适时放松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腕部和手部休息,避免腕关节过度劳损。每隔(měigé)30分钟~1小时定期轻轻(qīngqīng)活动(huódòng)手腕部,减轻腕管压力。
●保持手腕水平(shuǐpíng)。避免高强度、高频率(gāopínlǜ)的反复屈伸腕动作以及手部过度用力(如用力抓握)的动作。
●更换较好的鼠标。条件允许可选择人体工程学鼠标,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,手臂不要悬空,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优质背垫,不要用力(yònglì)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(ànjiàn),力度适中(shìzhōng)为好。
●保持手的温暖。如果在寒冷的环境(huánjìng)中工作,更有可能出现手部疼痛和(hé)僵硬;寒冷环境需戴上手套,保持手和手腕的温暖。
(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(fángshū))


新版《职业(zhíyè)病分类和目录》8月1日起正式施行,从原有的10大类132种扩展至12大类135种,职业性(zhíyèxìng)腕管综合征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新病种的纳入,精准聚焦制造业(zhìzàoyè)工人、消防救援人员等群体的职业健康(jiànkāng)难题。
有职工提出,颈椎病、腰椎疾病等 “办公族通病(tōngbìng)” 尚未被纳入职业病范畴,期待(qīdài)未来能(néng)进一步完善。本期968820群聊(qúnliáo),特邀市民代表、医学专家、市人大代表等,围绕职业健康领域的新变化与公众期待,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
办公室文员、流水线工人(gōngrén)、机械加工人员、渔工等
室内设计师杨慧:我平均每天要用电脑绘图10小时,右(yòu)手腕早已不是偶尔酸痛,麻木感(mámùgǎn)从拇指蔓延到中指,甚至有时都握不住马克笔,上个月(shànggèyuè)去体检检查出“腕部肌腱炎”,这应该就是新版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里(lǐ)提到的职业性腕管综合征吧。
厦门弘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何发胜:腕管综合征发病率正(zhèng)逐年(zhúnián)攀升,成为困扰众多职工(zhígōng)的一大顽疾,虽被大家称为“鼠标手”,但除了办公室文员,流水线工人、机械加工(jīxièjiāgōng)人员及渔船上的渔工等手腕部长时间重复作业或者用力作业群体中,都常有发病者。此前我们接诊的患者常把此类“劳损”视为“职业必然(bìrán)”,但新版《职业病(zhíyèbìng)分类和目录》将其明确为法定职业病,给予了相关行业劳动者足够的权益保障。
有市民(shìmín)建议把颈椎病和腰椎病也纳入职业病目录
前(qián)游戏公司员工李敏:我离职前每天久坐超10小时,颈椎疼得像针扎,到医院拍片子说是“颈椎曲度变直”,医生说再严重下去可能要手(shǒu)术。既然(jìrán)“鼠标手”都算职业病,是否考虑将颈椎病、腰椎病也(yě)纳入职业病目录?
厦门弘爱医院(yīyuàn)骨科主任医师(zhǔrènyīshī)何发胜:颈椎(jǐngchuí)病、腰椎病的成因比较复杂,久坐、久站、不良姿势、个体差异等均可能致病,医学上也需(xū)通过肌电图、职业暴露史等多重证据链锁定因果关系,难以单一地直接归因于职业环境。比如(bǐrú),在(zài)同个需长期伏案工作的工种,但有较好运动习惯的人,其发病率(fābìnglǜ)就比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低些。对于颈椎病、腰椎疾病预防,建议政府、企业、职工三方共担责任:政府起到监管与资金支持角色;企业应该落实健康管理,在日常组织健康教育、工间操等,据我所知(jùwǒsuǒzhī)很多软件公司已将(jiāng)颈椎、腰椎项目纳入员工体检;同时,职工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,加强锻炼。
市人大代表、律师陈雪:职业健康立法需跟上时代变化。当前(dāngqián)新业态劳动者,如网约车司机、外卖员的职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,建议启动《职业病防治法》修订调研,建立“动态调整目录”机制,每两年根据职业病报告数据、行业健康调研结果(jiéguǒ)更新病种列表。同时,探索“举证责任(jǔzhèngzérèn)倒置(dàozhì)”原则,在劳动者能证明(zhèngmíng)“职业暴露史”和“病情关联性(guānliánxìng)”初步证据的情况下,由企业承担无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,降低职工(zhígōng)维权门槛。
●手指,特别是拇指、食指和中指发麻和(或(huò))疼痛。小拇指通常不受影响。夜间症状加重,有时会(huì)被痛醒。
●发麻和(或)疼痛也可能传到手腕(shǒuwàn)、手臂(当用手握住物体(wùtǐ)时更为明显)。
●指端感觉降低,对冷、热、痛,以及(yǐjí)粗细的感觉减弱。
●手指无力(wúlì),无法握住物体,无法完成精细(jīngxì)动作,如扣纽扣、捏硬币等动作。严重者可见大鱼际(大拇指下端)的肌肉萎缩。
●适时放松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腕部和手部休息,避免腕关节过度劳损。每隔(měigé)30分钟~1小时定期轻轻(qīngqīng)活动(huódòng)手腕部,减轻腕管压力。
●保持手腕水平(shuǐpíng)。避免高强度、高频率(gāopínlǜ)的反复屈伸腕动作以及手部过度用力(如用力抓握)的动作。
●更换较好的鼠标。条件允许可选择人体工程学鼠标,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,手臂不要悬空,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优质背垫,不要用力(yònglì)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(ànjiàn),力度适中(shìzhōng)为好。
●保持手的温暖。如果在寒冷的环境(huánjìng)中工作,更有可能出现手部疼痛和(hé)僵硬;寒冷环境需戴上手套,保持手和手腕的温暖。
(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(fángshū)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